太倉港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順利實現一季度“開門紅”: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78.2萬標箱,同比增長18.4%,其中外貿集裝箱吞吐量97.6萬標箱,同比增長23.5%;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6174.4萬噸,同比增長11.2%。
大船大港 暢通物流鏈
今年以來,太倉港優化船舶綜合調度系統,加強各碼頭聯合調度,縮減船舶在港待泊時間。優化口岸外貿船舶核酸檢測流程,提升核酸檢測報告出具速度,保障外貿船舶順利靠港作業。一季度,太倉港到港船舶15403艘次,同比增長23.84%,其中到港超大型船舶累計468艘次,載貨1768.78萬噸,CAPE船型(好望角型,長度250~300米,噸位15~20噸巨輪)151艘次,大船大港特征更加鮮明?! ?nbsp;
水上通道 助力“陸改水”
太倉港發揮與上海港戰略合作優勢,進一步暢通滬太兩港水上快速通道,推動蘇州企業集裝箱由公路集卡直運上海港改為在太倉港水路中轉上海港,有力保障蘇州等地區企業生產物資運輸暢通。3月份以來,滬太兩港進一步加大船舶運力投入,新增加運營船舶7條、增加航次150艘次。截至目前,滬太兩港水上專線擁有運營船舶25條、月運營航次489航次,分別較上月增長39%、44%。
滬太兩港共同制定水路轉運計劃,在二程干線靠泊信息確定后,48小時內完成轉運至外高橋碼頭,有力降低運輸成本、提升物流效率。近期,耐克中國、盛虹集團等一批企業首次選擇從太倉港“陸改水”。3月份,滬太兩港水上快速通道累計運輸集裝箱59132標箱,同比上漲68%。
海鐵聯運 開辟新天地
太倉港疏港鐵路專用線利用太倉港口岸資質及航線密度優勢,為腹地企業設計全程點對點物流方案,豐富了進口貨物的物流通道,實現貨物快裝快運,進一步降低綜合物流成本。一季度,鐵路專用線發運和到達共完成37列2962標箱,相繼開辟太倉港-河南鄭州圃田站、太倉港-安徽蕪湖西站、太倉港-衢州東站等集裝箱班列,目前已覆蓋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市,并實現常態化運營。
接下來,太倉港將積極構建“通道+樞紐+網絡”現代流通體系,推動太倉港由“物流通道”向“物貿基地”轉型,在服務長三角一體化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上形成示范效應。(太倉日報記者 李孝忠)